为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黄淮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在本学期开学第一周要求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课程改革,学院率先引入深度求索(DeepSeek)人工智能平台,聚焦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痛点,构建“AI+项目化教学”创新模式,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型,鼓励教师在课堂上使用DeepSeek进行辅助教学,鼓励教师课堂改革,学院领导要求督导要把教师是否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通过课堂革命,提升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为我校新工科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一、智能系统重塑教学流程
依托DeepSeek的智能编程技能,学院对《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等核心课程进行重构。系统通过代码审查引擎实时分析学生编程作业,精准定位逻辑错误、算法冗余等典型问题,并推送个性化纠错方案。课程负责人介绍,“过去批改80份代码作业需要6小时,现在DeepSeek能自动完成错误归类,还能生成班级能力矩阵图”,使用DeepSeek后,教师备课效率提升40%,学生代码规范达标率提高32%。
二、项目化课堂激发创新能力
在《机器学习》课堂上,教师利用DeepSeek的虚拟仿真实验模块,创设“智慧农业图像识别”“工业质检算法优化”等真实项目场景。学生分组开发模型时,系统实时跟踪代码提交、模型训练等数据,通过智能导师系统提供调参建议。据统计,采用DeepSeek支持的PBL(项目式学习)模式后,学生学科竞赛参与度增长60%,获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
三、学情动态监测系统
根据网络资源的学习效果,实时生成班级知识掌握热力图与个体学习路径图,精准识别学生能力短板。例如为递归算法薄弱者自动推荐MIT开放课程等拓展资源,形成个性化强化方案。
黄淮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通过DeepSeek平台的应用,实现了“教学场景智能化、学习路径个性化、育人成果可视化”的改革目标,助力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变革的复合型数字人才。
(撰稿:孙利 审核:吴海涛)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我院召开基于OBE理念的2022版课程大纲修订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