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从河南省标准化协会传来消息,黄淮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主持制定的国家团体标准《智慧灯杆技术条件》(编号:T/HAS 144—2024)于上年12月30日正式发布实施。这是河南省智慧灯杆领域首个团体标准,也是学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党建模式,持续推进创新能力建设、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结出的又一硕果。
近年来,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积极探索“四联三融四维五业”党建新模式,通过深化党员联学、品牌联创、资源联享、服务联动“四联”机制,构建科教融合、校地融汇、师生融通“三融”教育服务体系,搭建需求引导—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四维”科技赋能平台,打造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实践育人体系,实现了教育服务、科技创新和实践育人的深度融合。2023年3月,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入选河南省样板党支部;2024年11月入选河南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深化“四联”机制 党建翼联谱新篇
2023年12月13日,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教工第一党支部与中国电信驻马店分公司政企党支部签订党建翼联协议,双方在党员联学、品牌联创、资源联享、服务联动四个方面共商共建共享,以校企党建为切入点,发挥双方人才、技术、平台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应用创新、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和科技奖项、共同开展实习实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创业就业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实现党建引领下的“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双方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构建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校企支部党建翼联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完善了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构筑“三融”模式 教育服务多元化
学院党委秉承“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推进科教融合、校地融汇、师生融通,构建多元化教育服务格局。
组织党员到周边县区开展数字知识普及,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服务,为应用数字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奠定群众基础;他们制作并投放智慧农业相关知识视频,开展线上线下数字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智能化农业生产知识和智能设备操作技能;借助学院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平台,支部还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无人机作业和病虫害智能化识别与防治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大力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建立党员思想教育进课堂、进学团组织、进课题组、进实验室、进课外活动、进谈心谈话记录的制度,探索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提炼和制作的有效方法,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生活各方面的全覆盖。支部党建带团建获评河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支部党员教师主持的《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获批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项目,主持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获批河南省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发挥支部党员示范先锋作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以“发展性辅导”与“成长性活动”为主,基于“全员心理育人”和“朋辈心理互助”的工作理念,关心学生所思、所忧、所盼,定期摸排学生思想动态,开展线上线下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形成颇具特色的心理健康育人品牌。
搭建“四维”平台 科技赋能结硕果
围绕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中下游行业发展关键问题,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开展科技创新赋能服务,为河南鼎力杆塔有限公司的5G智慧照明应用场景示范建设、深圳星火光电科技公司的轨道灯研究与生产、河南北斗科技有限公司的城管系统开发、驻马店市天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农业光谱成像提供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百余次,助力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企业创造直接或间接利润近10亿元。围绕睡眠障碍疾病自动识别和治疗研究领域,取得7项理论创新,突破6项关键技术,研发了多种生理信号监测设备,助力郑州雅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国内首款睡眠暂停治疗仪并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了从睡眠生理信号的分析、分类、识别、治疗等系列产品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在技术标准化建设方面,主持制定了国家团体标准《智慧灯杆技术条件》(编号:T/HAS 144—2024),是河南省智慧灯杆领域首个团体标准,对城市公共设施集约和共享,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得到河南省标准化协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打造“五业”体系 实践育人见实效
学院党委积极推动专业建设深度适配产业发展需求,吸纳链主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多元化主体参与人才培养,与北京学佳澳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传智播客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蓝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杉科技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全方位联合,建立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制度,将企业实际岗位工作任务融入实训教学,构筑阶梯式课程实验、虚拟式工程实训、拓展式课外实践、综合性技能实战实践育人模式,强化学生立足专业、对标职业、瞄准岗位培育学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高质量匹配学业养成与职业要求。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由党员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引领学生创新创业,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开展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沙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指导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中国机器人大赛等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00余项。教工第一党支部培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级学生梅家晨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创新之星,中国自强之星,设计开发的电子产品远销欧美等几十个国家,销量近1万套,直接销售额超过150万元人民币。
(撰稿:张瑜 责任审核:吴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