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文明黄淮建设推进大会隆重召开。信息工程学院分别获得2014年度“文明单位”和“外宣工作先进单位”。同时,孙利老师荣获文明教职工、郝建华老师荣获外宣工作先进个人。学院主持完成的《致青春·感恩前行》获得2014年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
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中信息工程学院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道德建设为重点,以文化建设为条件,以环境建设为背景,利用多种形式,整体推进、全面加强我院文明单位建设。文明单位创建我院突出“六个结合,一个促进”:即与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与思政工作相结合,与教学中心地位相结合,与学生管理相结合,与校风校纪建设相结合;促进学院健康发展。
一、以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使文明创建有思想基础。
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首先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风气、树信念。二是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使干部职工端正思想态度,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创先争优活动,让党员干部教师思考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四是开展教师行为规范教育,对“行为规范”进行醒目广告,院内会议室、办公室橱窗等公共区域“行为规范”上墙,入心,并出台了《创建文明单位奖罚制度》使干部职工明确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五是开展爱岗敬业教育,正确引导学院师生爱学院、爱学校,人人争做为人师表,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典范。
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抓手,使文明创建有平台
学院紧密围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把文明创建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抓管理、强建设、重改革、搭平台、破难题,强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和实验室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了干事创业氛围,激励和鞭策全院师生共同进步、全面发展;通过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学术交流、工会活动、团学活动等,激发活力、提升素质,营造和谐进取的良好氛围,过去一年,学院在教学、学生管理、平台建设、科研等工作都获得获得了学校表彰与好评。
信息工程学院采用 “学、研、产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不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通过搭平台,建团队,搞竞赛、接项目,来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2014年,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40余项,89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励8项,河南省一等奖12项,一年来学院投入9万余元资助学生科研创新、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项目。2014届毕业生实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高”,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初次就业月薪人均4500元左右;学生考研率不断升高, 其中通信工程专业考研率达到31%,创历史新高,创业学生人数也在增多,其中吴冰、李亚鹏分别获得省校两级创业孵化基金21万元。学院还与德国菲尼克斯合作建设了工业4.0实验室,与华为公司共建了华为网络与通信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物联网学院已在产教融合论坛签署协议,实质性的合作正在推进中。
三、以品牌培育为抓手,使文明创建有特色
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抓特色、树品牌。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黄淮学院“道德讲堂”--母亲节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成为我校感恩教育一个很好的平台,形成了黄淮特色“感恩”文化,得到了领导、师生的一致好评。学院申报的《致青春·感恩前行》被评为2014年河南省思政品牌项目,《励志·青春感恩季》中标学校“大学生厚德成才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的实施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受到了多家媒体的报道;党建工作强基层,破难点,在我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院基层党建工作及时创新管理模式,在北京、无锡、上海成立了实训基地流动党支部,保证学生党员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学院还通过学生党员宿舍挂牌、文明寝室、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教职工评选等活动来促进学院文明单位的创建。
实践证明,以文明单位创建总揽全局,各项工作才能统筹兼顾,文明内涵才能整体提升,转型提升才能深入推进。通过持之以恒抓文明创建,抓出了队伍素质,抓出了教学质量,也抓出了文明形象。我们深知,文明创建没有终点,只有起点。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扎实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