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星——程序设计团队
日期:2014-12-10 13:05:47  发布人: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浏览量:166

依托实践育人平台 打造创新创业集团军

——黄淮学院程序设计团队

 

颁奖词:他们在科技的维度里天马行空,他们在现实的约束下推陈出新,他们在文化的熏染中求索不止,程序设计团队高举创新的旗帜,张扬着无限的激情。不疯魔,不成活是他们响亮的口号;学中做,做中学是他们恪守的准则。荣誉背后,是无数个团结奋战、不眠不休的夜晚;光环之下,是他们泪水滑落的脸庞、汗水湿透的衣衫。回首过往,光荣与梦想已成为记录过去的独家记忆;展望未来,风雨砥砺,绽放的是所有黄淮学子青春的梦想。

 

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一腔热血与及激昂,从而给予人们自信和希望。当一群有着同样激情与梦想的青年聚集到一起,必然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今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由这样一群年轻人组成的队伍——黄淮学院程序设计团队。团队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主动快乐学习”的指导思想下成立的一种学生创新创业组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带动学生参与课题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运用、提升专业技能,从而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信息工程学院提出团队“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规范化”的发展思路,并将团队发展方向定位为:突出专业性,应用性、服务性,即以专业知识为依靠,以专业教师指导为保障,拓展学生团体活动的深度、水准,把学科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从而实现学生科研与创新创业无缝对接。为此,信息工程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是开展分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院整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专业创新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等相关资源,作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研究实践平台。特点是从大一新生开始就着手进行训练而且在整个大学期间分层次、分目标、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训练内容要体现实验技能的系统训练与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二是以项目带动工程实践。一方面是通过教师科研项目、学校科研立项、各种专业比赛形成创新团队开展校内项目训练,另一方面是通过让学生实习实训进入企业项目实训,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三是加强与行业地方合作,积极引导科研成果转化。经过三年的发展,程序设计团队已经形成梯队,在各种国际级省级大赛中获得各种奖项100多项,成果申报国家专利2项,实现成果转化30余项,打造成为学院创新创业的集团军。

一.我为编程狂

编程竞赛要求选手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速度和正确性。每天,在实验室,很多同学在刻苦的努力着,为未来而奋斗,为梦想而执着。从对C语言的一头雾水到每天趴在电脑上写代码。编程是一个五味瓶。没有接触过它的人不会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而一旦置身其中,每个选手都会对它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时间越长,这种感情也越复杂、越浓烈。感情来源于对算法与题目的喜爱,来源于对成功的向往和失败的恐惧,来源于各种选择与放弃中的徘徊与摇摆不定,来源于程序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巨大差异,也来源于通往理想的曲折道路——探索其中时的无助和艰辛,从某种意义下,计算机科学不是关于计算机的,它也不是一门科学。对于这样一个开放型事物,如果能够用洞察力寻找方向,用效率和创造性开辟道路,发展空间将是巨大的。

辛勤的付出带来巨大的收获。20121218,在黄淮学院第八届计算机大赛(程序设计专业组)的比赛中,荆路朋、刘学超、段炼、王维平等8位同学获的一等奖,赵旭、徐培峻等20余名同学获得二、三等奖,取得了优异成绩。201347,团队成员荆路朋、杨帅、牛青旺等同学代表我校参加2013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河南赛区比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2013512,荆路朋、段炼、王兆卫、杨帅、刘学超等十五名同学代表我校参加了在南阳理工学院举行的河南省第六届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分别夺得两银三铜的优异成绩。2013711,在由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举办的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总决赛中,代表我校参加总决赛的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杨帅、荆路朋、王兆位获得二等奖,段炼获得三等奖,刘学超获得优秀奖。黄淮学院被评为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总决赛优秀组织单位。2014年程序设计团队再次分别在蓝桥杯、ACM程序设计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30余项,申报软件著作保护权2项,硕果累累。在这一次次的荣誉背后,更多的是他们付出的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只要付出,就一定能看到成功的希望。同时,也希望着更多的同学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来,也期待着他们在未来的比赛中再创辉煌!

二,学中做,做中学

ORACL、中瑞咨华、天中芝麻教育网。通过企业进驻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在校内参加项目训练的机会。无锡IBM、北京蓝桥,通过进入企业实习实训,让学生有了在企业参与项目开发的经验。一批批团队成员在项目带动中成长、绽放。

生俊是这个团队中耀眼的一个。“只要奋斗,我们的天空会更精彩!”在老师眼里,生俊爱琢磨,好钻研,脑子中总有新颖的创意。在同学眼中,寒暑假,他几乎不回家,呆在实验室里学习、做实验,设计些小程序。他参加过全国ACM程序设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但他不满足反而觉得不过瘾,他最想的是真刀实枪的做项目.他认为:书本的知识和自己掌握的技能结合在一起才是能力。获得能力的平台是企业一线的实践。在创新创业园做项目的经验给了他灵感,他把自己的毕业设计“基于android平台飞行器控制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完全按照项目开发来做,在深圳实习期间,香港一家公司对这个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愿意前期投入一定的经费让他的毕业设计作为公司的研发项目。随后,他进行了为期40天的技术攻关,按期把作品顺利地交给了香港公司,获得了8.5万元的报酬。他把毕业设计做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他的智能飞行器一飞冲天,直上云霄。

三,学以致用 回报社会

信息工程学院积极推动学生科研成果转化,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积极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并进行孵化,从而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张金科和王乙丞成为团队中的佼佼者。

团队成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张金科。他经常思索理论如何可以和实践结合的更好,有了好的想法就勇于尝试,他在大一下学期就有了如何利用所学专业建立手机网站的想法,并立即和本班有兴趣的几个同学起草了方案,在开始实施的初期也面临着技术、资金等难题,最后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都逐步得到了解决。在学校相应平台的支撑下,他于20104月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并以校友风•梦之队的“思图网络公司”的项目——手机wap构建无线校园获得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河南省特等奖,打破了我校此项赛事国家级荣誉的空白。“思图网络公司”的项目获得了学校2012年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资金支持,他的事迹被中国青年报报道。

王乙丞, 2011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0强,他致力于节水节电节能减排技术革新,2011年申报国家专利通过审批,并注册成立公司,在全社会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为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20124月公司第一款产品恒压恒流节能水龙头面世,受到了市场的欢迎,黄淮学院、郑州升达大学、河南理工学校、新郑国际机场纷纷成为公司的用户,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他的创业项目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学校推荐参加河南省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决赛。并获得了学校2012年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资金支持。王乙丞同学的事迹先后被了光明网,河南日报,天中晚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核发:0 点击数:166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


©黄淮学院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所有
电话:0396-2853011
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开源大道6号